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孔雀的長尾並不妨礙飛行

在過去,科學家們認為,許多動物發展出對於生存沒有益處,可能甚至有害處的特徵,主要是為了吸引異性。如雄性孔雀的尾巴、非洲長尾黑鷽(long-tailed widowbird, Euplectes progne)的長尾(見Jared Diamond的「第三種猩猩」,第六章)等。這些構造可以幫助他們吸引異性,但是對生存似乎沒有明顯的益處。

不過,這些構造是否真的讓雄性的動物(如:孔雀)成為掠食者的最佳目標嗎?畢竟,為了這炫耀與戲劇性兼具的裝飾羽毛,佔了牠們身體的長度的60%。最近,一個研究小組終於對這個想法進行了測試。

他們建造了一個「跑道」來拍攝孔雀起飛的3D影像。透過敲打棍子來驚嚇孔雀,使他們飛到更高的地方,並測量了孔雀在起飛以及第二次撲翅結束時的速度。孔雀的飛行能力的評估,是依據測量孔雀用於加速和增加身體的高度所需要使用的力量,這兩者對於鳥是否能成功逃避捕食者,是最重要決定性因素(筆者按:這個研究只有測量到第二次撲翅,是否所謂的「飛行能力」應該改為「起飛能力」呢?)。研究人員同時也測量了去掉尾羽(模擬繁殖季節後發生的自然脫毛)的孔雀的飛行能力。

孔雀的長尾,是否真的不妨礙飛行呢?圖片來源:wiki

分析影像後發現,不論有無完整的尾羽,孔雀在起飛的能力上並沒有顯著差異。雖然這個結果,似乎跟先前的假設違背,但是,孔雀的長尾可能會對其飛行控制能力、穩定性和地面上行走的能力造成影響。

筆者按:雖然這個研究發現,孔雀的長尾對孔雀起飛的能力似乎沒有影響;但是作者只測量了五隻孔雀,樣本數似乎有點少?另外是,這些孔雀是圈養的,還是野生的?一般來說,圈養的動物營養狀況充足,似乎在體能上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非洲長尾黑鷽。圖片來源:wiki

筆者在youtube上看過孔雀以及非洲長尾黑鷽飛行的錄影,要說長尾對於他們的飛行完全沒有影響,其實很難相信;而在求偶時,雄孔雀必需要互相競爭配偶,長長的尾巴在競爭時應該很容易成為對手下手的目標,因此能夠保持尾羽完整的雄孔雀,應該比其他雄孔雀更健康吧?因此,雖然這篇研究看來似乎是違背了先前的假設,但筆者認為,研究團隊應該要測量孔雀在飛行過程中其他的面相,如方向的控制、穩定性等;如果有可能,或許可以測量野生的雄孔雀,至少目前可以測量更多圈養的雄孔雀吧?

參考文獻:

2014/9/17. Peacocks need not sacrifice flying skills for sexiness. Science No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