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現代人的演化,應該是多線並進的

三十多年前在許家窯發現的早期人類內耳構造,與尼安德塔人
相同(都具有較小的外骨半規管horizontal/lateral canal)
圖片來源:ScienceDirect

最近,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團隊以顯微CT掃描(micro-CT scans)來重新檢視一個35年前在中國北方發現的大約10萬年前的早期人類頭骨,發現了許家窯化石的內耳半規管,跟尼安德塔人一樣:外骨半規管(horizontal/lateral canal)較小。這個特徵,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尼安德塔人專屬的解剖構造。


現代人的內耳構造。三個半規管呈「C」字型且互相垂直,
名稱分別為:前骨半規管(superior canal),後骨半規管
(posterior canal),與外骨半規管(horizontal/lateral canal)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科學家們以顯微CT掃描,看到了於中國泥河灣盆地的許家窯發掘的人類化石顱骨顳骨的內部配置,從而發現了內耳形成的證據。這個發現表明了,人類進化的後期階段不是單線的,而是多線並進的演化。


這一發現導出到一個大問題:更新世(Pleistocene)後期人類族群的散佈,以及不同族群之間的關連。基本上,過去這個大問題主要是依賴檢視存在於各地化石上的解剖或遺傳特徵。


研究團隊在掃描之前預期,他們會看到的顳骨內部掃描,看上去應該會很像現代人。但另他們很驚訝的是,他們看到的構造屬於典型的尼安德塔人。這一發現也使研究團隊質疑,究竟半規管(semicircular canals)這樣的排列是否是真正只屬於尼安德塔人。 “
在保存完好的哺乳動物頭骨化石中,半規管是一個充滿流體的感測系統的殘留物。半規管可幫助人在改變它們的空間取向(如運動、彎腰或轉頭)時保持平衡。


從90年代中期開始,當早期的CT掃描研究證實了尼安德塔人半規管的特定安排的存在以後,這個發現一直被認為足以用來識別頭骨化石是否為尼安德塔人。它已被廣泛地用作一個標記,用來分別從早期與現代人類。


特林考斯(Erik Trinkaus)說,這個發現使得人類的起源、遷徙模式和可能的混種(interbreedings)理論變得更加混亂。


這個發現顯示,在真實世界人類進化並不遵循簡單的模式。


雖然有人會說,或許這顯示了東亞和中西歐之間的族群接觸造成的基因流動,但是東亞與中西歐之間相隔甚遠,而移民模式需要幾千年的時間。

這項研究顯示,研究者不能依賴單一的解剖學特徵,或是一個DNA片段,來做為對原始人類物種的遷移的假設基礎。

參考文獻:

2014/7/7. Neandertal trait in early human skull suggests that modern humans emerged from complex labyrinth of biology and peoples -- ScienceDail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